朴朴泉州二店开业首日再破记录,订单或远超1.7万单?
出品/即时刘说
撰文/刘老实
5月23日,朴朴超市泉州二店在丰泽区温陵南路汽车站附近开业,再次创下记录。
模式升级与规模效应的“极限测试”
泉州二店的布局,是朴朴在前置仓模式上的又一次大胆探索和创新,堪称一场模式升级与规模效应的“极限测试”。
从规模上看,据相关人士透露,泉州二店面积超2000平方米,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通常为300-1000平方米),可容纳SKU数量预计达1.5万个,覆盖生鲜、日用品、宠物用品等全品类,甚至增设母婴专区。
如此大规模的前置仓,不仅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商品选择,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需求,还能通过规模采购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例如,在生鲜采购方面,大规模的订单可以使朴朴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获得更优惠的采购价格,从而在保证商品品质的同时,降低销售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
履约能力的倍增是泉州二店的又一核心突破。开业当天投入500部各类车辆、800名工作人员,单日订单量远超首店的1.7万单记录,业内预测其二店首日订单量或超过2万单。但刘老实向朴朴相关人士求证,其并未给出准确数据,但表示肯定又破了记录!
屡创纪录的背后,是朴朴对分拣效率的极致优化。通过AI路径规划系统,拣货员平均步行距离缩短40%,分拣错误率控制在0.3%以内。
在即时配送中,分拣效率直接影响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朴朴利用先进的AI技术,实现了对分拣路径的智能规划,减少了拣货员的无效行走距离,提高了分拣效率,确保了商品能够快速、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覆盖范围的扩展也是泉州二店的重要优势。据悉,5月26日其,新增配送区域包括骏达小区、幸福电商园等老城区核心地段。这使得朴朴能够触达更多的消费者,进一步挤压传统菜市场与社区超市的生存空间。
老城区通常人口密集,消费者对于生鲜和日用品的需求旺盛,但传统的菜市场和社区超市在商品种类、配送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朴朴通过扩大配送范围,将优质的商品和便捷的配送服务带到老城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对传统零售业态形成了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二店选址于温陵南路汽车站附近,这一区域以本地居民为主,高频购买米、油等生活刚需品。虽然客单价可能低于厦门(89元),但订单密度更高,有助于摊薄履约成本。
对于即时零售企业来说,订单密度是影响成本和利润的重要因素。在这一区域,朴朴凭借高订单密度,能够更充分地利用配送资源,降低每单的配送成本,从而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
从“烧钱扩张”到“精耕细作”
朴朴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独特而有效的商业模式,体现了从“烧钱扩张”到“精耕细作”的转型,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仓模型+区域饱和攻击。
朴朴将前置仓面积从行业平均的300平方米甚至扩大至1000-2000平方米,这种大仓模型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集中采购与集单配送,朴朴能够降低成本。以福州仓为例,单仓日均订单4200单时,单均配送成本仅3.8元,比小仓模型低1.2元。
在泉州,通过“厦门-泉州”区域联动,配送半径缩短30%,进一步压缩成本。大仓模型不仅能够容纳更多的商品品类和库存,还能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和配送成本。同时,区域饱和攻击策略使得朴朴在特定区域内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了消费者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其次,自有品牌“硬折扣”战略。
朴朴通过直连工厂推出750个自有品牌SKU,价格较市场同类产品低20%-30%。例如闽南沙茶酱出厂价降低30%,毛利率提升12个百分点。自有品牌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朴朴的毛利率,还能增强其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通过直接与工厂合作,朴朴可以去除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商品的品质和独特性。2025年,自有品牌销售目标提升至60亿元,并新增预制菜、母婴等品类,进一步强化了对价格敏感型用户的黏性。自有品牌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朴朴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差异化优势,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是朴朴的组织韧性构建。
朴朴的“长坡厚雪”晋升体系,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兼职到仓长的晋升,员工可实现收入7倍增长,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标准化培训使新员工3天即可上岗,基层员工流失率低于行业20%,为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在零售行业,员工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朴朴通过完善的晋升体系和培训机制,吸引和留住了优秀人才,打造了一支高效、稳定的团队,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朴朴能否突破“区域之王”的天花板?
尽管泉州二店数据亮眼,朴朴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隐忧。
首先是扩张瓶颈。
目前朴朴90%的收入来自福厦、广深等6城,此前新城市盈利周期长达22个月。泉州虽属“家门口市场”,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厦门低23%,这可能导致朴朴目前在泉州市场被迫重启补贴策略。
在扩张过程中,朴朴需要面对不同城市的市场差异,包括消费者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市场竞争环境等。新城市的进入和盈利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如何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扩张,是朴朴面临的一大挑战。
其次,来自同行的竞争围剿。
永辉在福州通过“卫星仓+通宵配送”将夜间订单履约成本压至2.8元/单,并推出低价商品抢夺部分朴朴的市场份额,使得朴朴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朴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价格、服务、商品品质等方面做出优化,以应对竞争。
最后,是面临流程效率的极限挑战。
大仓模型面临分拣效率瓶颈。泉州二店需在更大规模下维持效率,这对其技术与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大仓模型的分拣效率和履约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朴朴需要不断优化技术和管理,例如进一步完善AI路径规划系统、加强员工培训、优化仓库布局等,以突破效率极限,保证服务质量。
即时零售的终局是“毛细血管革命”
朴朴的实践为即时零售行业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启示。
一方面,区域称王优于全国扩张。当单城GMV突破50亿(如福厦),前置仓的规模效应才真正显现。盲目扩张不如在核心城市形成局部垄断。
在即时零售领域,区域市场的深耕能够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优化供应链和配送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通过在核心城市的深度布局和精细化运营,企业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为未来的全国扩张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供应链属地化是胜负手。
朴朴在福建的生鲜本地采购成本比竞争对手低15%,区域供应链的深度整合比全国性网络更具竞争力。在即时零售中,生鲜产品的新鲜度和成本是关键因素。通过供应链属地化,企业可以缩短采购半径,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同时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盈利的关键还是在成本杠杆。
对于目前的朴朴来讲,降本增效比或收入增长更具决定性。在即时零售行业,高成本是制约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朴朴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控制履约成本等方式,实现了利润的增长。这表明,企业在追求收入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成本控制,通过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
最后
早已远去的2024,对于朴朴超市而言,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朴朴不仅首次实现年度盈利,收入突破300亿,即时零售订单履约费用率控制在17.5%以内。这进一步提升了朴朴的自信心,同时让它再次受到资本的青睐,曾有投资机构人士对刘老实表示与正朴朴沟通投资事宜,且近期再次传出朴朴将赴港上市的消息。这一些都表明朴朴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而如今泉州二店的开业,更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关键节点,不仅标志着朴朴在区域市场的进一步深耕,也预示着其前置仓模式的再一次升级。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