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_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_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硬折扣超市成三大巨头新战场?

    来源: 联商专栏 张铁 2025-09-15 13:55

    奥特乐折扣店 _14_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张铁

    当外卖大战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阿里、京东、美团这三大互联网巨头,已悄然将战场转移到了线下——硬折扣超市赛道。

    从京东在河北涿州、江苏宿迁密集开店,到阿里将“盒马NB”升级为“超盒算NB”并在江浙沪连开17家店,再到美团“快乐猴”首店落地杭州引发抢购热潮,一场围绕“天天低价、优质好物”的硬折扣较量正式拉开帷幕。

    不同于外卖领域的补贴大战,硬折扣超市比拼的是供应链深度、选品能力与成本控制,而这场较量,不仅改变着线下零售格局,更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日常购物选择。

    01

    硬折扣超市凭啥火?低价优质是核心

    走进美团“快乐猴”杭州首店,1000平米左右的空间里,没有复杂的装修,货架整齐排列,头顶的显示屏实时滚动着蔬果农药检测结果,“9.9元24瓶矿泉水”“16.9元一只奥尔良烤鸡”的价格标签格外醒目。开业当天,生鲜区每15分钟就要补货一次,从早到晚都排着长队。

    在京东涿州折扣超市,开业头两天吸引了10万人次到店,相当于当地主城区近六分之一的居民都来“薅羊毛”。硬折扣超市能迅速圈粉,关键在于精准击中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不打折的品质。

    传统零售模式下,商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经销商、批发商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加价,最终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硬折扣超市的“低价密码”,就藏在对供应链的重构里。以“超盒算NB”为例,其自有产品占比高达60%,通过F2C(工厂直达消费者)模式,直接对接产地或工厂,砍掉中间差价。比如生鲜果蔬,从田间地头直采,既保证新鲜,又省去了批发商的加价;包装零食、日用品则采用定制生产,没有品牌溢价,价格自然降下来。

    不仅如此,硬折扣超市还在“减法”上做文章。不同于传统商超动辄数万个SKU(商品最小库存单位),“超盒算NB”“快乐猴”的SKU都控制在2000以内,聚焦米面粮油、生鲜果蔬、日用百货等高频刚需品。少而精的选品,一方面降低了供应链管理难度,减少仓储和陈列成本;另一方面,集中采购带来的庞大订单量,让超市在与供应商议价时更有优势,进一步压低进货价。

    对消费者来说,硬折扣超市的吸引力不止于低价,还有“确定性”。农贸市场的价格波动大,早上去买和下午去买可能差好几块;传统商超偶尔搞促销,但“低价”是短期的。而硬折扣超市主打“天天低价”,价格稳定且透明,比如同样买30个无抗鲜鸡蛋,在普通超市可能要18元左右,在“快乐猴”只要11.9元,长期下来能省不少钱。有网友算过一笔账,家庭日常购物在硬折扣超市,比在传统商超能省近一半,“就像把批发市场搬进了小区,不用囤货也能享低价”。

    02

    巨头各显神通,优势短板大不同

    尽管都瞄准了硬折扣赛道,但阿里、京东、美团凭借各自的基因,走出了不同的路线,优势明显,短板也同样突出,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看点。

    京东的“大店打法”,走的是“规模取胜”路线。其折扣超市营业面积超5000平方米,SKU超5000个,是三家中规模最大的。能支撑起这样的大店模式,靠的是京东深耕多年的自营采销体系和物流基础设施。

    比如在宿迁,京东依托当地的物流枢纽,能实现商品快速周转,既保证生鲜的新鲜度,又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京东将折扣超市开在下沉市场的中心商圈,既能辐射更多居民,又能与京东七鲜等现有业态互补,形成“线上+线下”的购物网络。

    不过,大店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租金、人力成本更高,需要极高的客流量和周转率才能盈利。而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一旦其他平台推出更低价格的商品,很容易被分流。

    阿里的“超盒算NB”,则主打“生鲜优势+生态协同”。从“盒马NB”升级而来,“超盒算NB”在生鲜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比如对果蔬损耗率的控制、冷链物流的搭建,都已十分成熟。而且,阿里生态的流量支持不可小觑——9月份“超盒算NB”接入淘宝闪购后,消费者在淘宝APP上下单,就能享受即时配送,这对习惯线上购物的用户来说,吸引力十足。截至目前,“超盒算NB”门店数已接近300家,扩张速度领先。

    但阿里面临的挑战是“内部协同”:如何平衡“超盒算NB”与盒马鲜生的定位,避免“左右手互搏”?盒马鲜生主打中高端,“超盒算NB”走平价路线,若商品重叠度太高,很容易让消费者混淆;同时,快速扩张下,门店管理和服务质量能否保持稳定,也是一大考验。

    美团的“快乐猴”,则靠“即时配送+本地流量”破局。作为线下零售的新玩家,美团的优势在于成熟的地推团队和即时配送网络——杭州首店开业后,周边3公里内的消费者,通过美团APP下单,最快30分钟就能收到货。而且,美团的本地生活流量入口(如美团点评)能为“快乐猴”精准引流,比如在美食榜单中推荐“快乐猴”的低价生鲜,吸引用户到店或线上下单。

    但美团的短板也很突出:在商品研发和供应链深度上,比京东、阿里差了一截。尤其是生鲜品类的损耗控制,直接影响盈利——若损耗率过高,即便销量再好,也可能亏本。此外,“快乐猴”的自有品牌占比还较低,缺乏差异化竞争力,短期内很难形成用户粘性。

    03

    硬折扣不是“低价游戏”,长期盈利是难题

    在很多人看来,硬折扣超市就是“卖便宜货”,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利润率极低的行业——行业平均利润率仅1.5%~5%,比传统商超低了不少。对巨头们来说,开硬折扣超市不是“赚快钱”,而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在低价的前提下实现长期盈利,是必须攻克的难关。

    首先,供应链是“生命线”。硬折扣的核心是“低价不低质”,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强大的供应链。比如德国硬折扣巨头ALDI,通过自建工厂、全球直采,将成本压到最低,自有品牌占比超90%,即便利润率低,也能靠规模盈利。

    但ALDI进入中国后却“水土不服”: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接受度不如欧美,更认海天、金龙鱼等知名品牌;另一方面,ALDI在华门店少,采购量有限,缺乏规模效应,成本降不下来,最终陷入“越低价越亏损”的循环。

    这对国内巨头来说是警示:若供应链不够深,仅靠短期补贴维持低价,根本无法长久。京东之所以敢开“大店”,正是因为有自营采销体系兜底;阿里、美团若想站稳脚跟,必须在供应链上持续投入,比如自建生鲜基地、扩大自有品牌比例。

    微信图片_2025_08_16_191344_222

    其次,避免“同质化竞争”是关键。目前,三家巨头的硬折扣超市都主打“低价生鲜+日用百货”,商品重叠度较高。若长期陷入“价格战”,比如你卖9.9元24瓶水,我就卖8.9元,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要破局,就得打造差异化。比如京东可以利用大店优势,增加母婴、家电等品类,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阿里可以结合淘宝闪购,推出“线上专属折扣”,吸引线上用户;美团则可以联动本地餐饮品牌,推出“生鲜+预制菜”套餐,提升客单价。只有找到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店仓一体”是未来方向。硬折扣超市不只是线下卖场,更可以成为即时零售的前置仓。比如京东折扣超市,既是线下门店,又是京东外卖的仓储点,消费者线上下单后,直接从门店发货,既降低了仓储成本,又提高了配送效率。阿里、美团也在推进这一模式——“超盒算NB”接入淘宝闪购,“快乐猴”依托美团配送网络,都是在打通“线下店+线上仓”的链路。这种模式下,超市的客流量和订单量能双向提升,进而摊薄成本,提高盈利空间。

    但要实现“店仓一体”,需要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比如通过大数据预测销量,合理备货,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这对巨头们的技术实力也是一大考验。

    写在最后

    阿里、京东、美团扎堆布局硬折扣超市,本质上是互联网巨头从“线上流量争夺”转向“线下价值深耕”的信号。外卖大战是零和博弈,靠补贴抢用户,最终谁也赚不到钱;而硬折扣赛道,比拼的是供应链、选品、成本控制的真功夫,谁能做好这些,谁就能占据先机。

    对行业来说,巨头的入局就像“鲶鱼”,会倒逼传统商超转型升级。比如传统商超若还靠“收摊位费”盈利,商品价格高、同质化严重,迟早会被消费者抛弃;只有学习硬折扣超市的模式,砍掉中间环节、聚焦刚需品、提升效率,才能活下去。

    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好事。随着巨头们的竞争加剧,硬折扣超市的价格会更实惠,商品品质会更有保障,购物也会更便捷——无论是到店买,还是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都能享受到“低价优质”的服务。

    当然,硬折扣赛道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较量不会再是“烧钱补贴”的游戏,而是“价值创造”的比拼。最终,能为消费者持续提供高性价比商品、为行业带来效率提升的企业,才能在这条赛道上走得更远。

    版权声明:联商专栏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专栏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规转载必究。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_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_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