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将在武汉徐东开第五店 第六店落户汉阳
每天看到进出常青花园的车辆没有丝毫的堵塞,看到占地100亩的中心公园即将完工,黄兆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愉悦和自豪。这位新世界发展武汉有限公司财务总监,14年前从香港来到武汉,今年还不到40岁。作为新世界在武汉发展的见证人,谈起常青花园这座新世界来汉的“创业之城”,他感慨颇多。
常青花园:香港经验典范之作
1993年,香港四大巨头之一的新世界集团被武汉市作为重点招商对象引进武汉,一下选中了当时还是农村的金银湖300多万平米的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十年之内,将此地打造成武汉的新城区。这一着,不但让普通市民看不懂,也让很多同行“迷糊”。
不在城区开发,而跑到偏远的农村,且是十年规划。在当时的房地产商看来那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傻瓜一个”。可黄兆民却反驳,投资需要有长远眼光。他说根据香港的城市发展轨迹,十年之内,武汉的住房肯定不够,需求量会大幅上升,土地会越来越紧张,城区朝周边扩展是必然趋势。根据香港经验,与其花高价在老城区进行改造,还不如在郊区新建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小区。
历史证明了他们运用的香港经验是先进的。常青花园按照规划拔地而起,如今已经成了一座有10万人居住的“城中城”。更令人欣慰的是小区的规划超前,14年后,小区的道路仍然没有塞车现象。“房子虽然旧了些,但舒适、宽敞,小区停车购物很方便。”一位房地产同行赞叹,十几年前常青花园就预留了地铁线,“规划、设计到如此长远,给武汉房地产注入了新的概念”。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新世界继续按规划拿出100亩地去建中心公园,改变了过去只管建不认后期服务、唯利是图不顾长远利益的风气。“其远瞻性令人折服”。
从香港来,在武汉娶妻生子
黄兆民是个善于语言表达的人,不标准的普通话中夹杂着粤语,粤语里又时不时蹦出几句武汉话。“来武汉这么多年,我已经成了武汉人。”黄兆民感叹时间速度,和新世界融入武汉的步伐一样,他也在武汉娶妻生子,将根扎在了武汉。
在常青花园之后的几年内,新世界大举“进攻”武汉,投资长江二桥、修建机场路、收购汉阳冷冻厂、武汉酒店、扩张高档百货等一步步举措。在黄兆民看来,都是“新世界在快速融入武汉”。
“我们要配合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谈起融入武汉,新世界发展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佐周认为,过江难给予了他们投资二桥的机遇;天河机场路难行,让他们看到了机场路;武汉有高收入群体,却缺乏高档次百货消费,让他们的商场跟着地产随势而入,今年9月,新世界百货将在徐东开第五家店,而第六颗棋子将落户汉阳;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武汉需要百货、酒店、超市、休闲集于一身的综合性大商场,航空路新世界中心将四种消费集于一体,在百货店购物,在饭店吃饭,在超市购物,在酒店住宿,做到足不出户消费全套。
14年撮合几十家企业来汉
“我们先来了就要尽到先来的义务。”黄兆民用武汉话说,来汉14年,新世界除了投资外,更大的作用就是向香港企业介绍武汉,让武汉了解香港企业。
此时,新世界像“媒婆”一样,牵手两边“姻缘”,做通工作,让双方各得所需。
现在黄兆民对来汉考察的港资企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把自己当香港人,你们来了就是武汉人”。这句话是他在汉十几年经验所得。
黄兆民向记者估算了一下,14年里,通过新世界撮合来汉的企业有几十家。这一点得到了武汉市外经局的肯定,长期负责港资招商的一名负责人说,新世界在武汉,就是港资企业在汉的标杆,他们为香港企业起到了示范和桥梁作用。
未来三个发展方向
“公司未来的三大主体,写字楼,百货业和酒店。”虽然常青花园仍将继续开发,不过,黄兆民认为,新世界在武汉的主打业务将会改为以写字楼、酒店和商业配套为发展方向。他介绍, 新世界中心就是例子,四位一体。“未来企业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写字楼肯定供不应求”在黄兆民看来,只要人群集中,商业发达,酒店业和百货业就会越做越大。
(长江商报 记者雷闯)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