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闻中:慎终如始,初心不忘
出品/联商网
整理/小索
6月25日-26日,2025联商网大会暨美好商业年会在杭州隆重举行,大会继续以“信任”为主题,秉持发现美好、创造美好、传播美好的使命,与更多美好企业碰撞交流,携手并进,共同践行美好!
会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闻中从“张载的四句教”谈到“乔布斯的苹果禅”,从儒学和禅修的角度剖析了个体和商业发展的意义以及目标。他提出了“二波罗蜜、三重觉醒、四种品质、五个目标”的学理逻辑,并由此进行了深入阐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闻中
以下是闻中教授的演讲全文 (经联商网编辑):
引言
有一年,我有了一个强烈的冲动,我要离开我熟悉的世界,离开杭州这座美丽的城,离开我的大学。我一个人跑到了印度的喜马拉雅山的山中,我从喜马拉雅山东北的大吉岭往中部走,再往西部克什米尔走,像一阵风一样地穿过去,总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这次出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很值得跟诸位分享。这座山的北面是荒凉的,南面则极其漂亮,鸟语花香,奇花异卉,犹如置身天堂。我就在这里行走中,看到了人间罕见稀有的美景,看到了一个个由雪水化成的无数湖泊,听到了高海拔的大风吹响,地动山摇的声响,还有无边幽邃的森林。更让我震动的是山中居然还生活着一批人。我在这里(指这云雾中的悬崖)待了八天,几乎天天犹如仙境,然后,我也抵达了这个地方,这是一个7000公尺以上海拔的修道院,叫做幻住庵。这座山被一个印度的僧人买下来了,整座山只做这样一个山顶的修道院。
我就此想说些什么呢?对,我看到了这样一些山中修士,他们也许永不下山,但却生活得十分美好,圆满地如同一轮轮明月。我要告诉这个世界,告诉与我同样生活在中国,生活在杭州城里的朋友,——我们所理解的成败得失、名校名望、财富身份,在他们的眼中简直就像一个个笑话。但是,我不能只是把话这样讲出来,我需要对它们进行综合性的哲学反思,有点像刚才庞董(联商网董事长庞小伟)在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时,有了一个大逆转,生出了大疑惑: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追求就一定是对的吗?财富多了就意味着成功与幸福吗?如果没有了背后的一种意义来支撑,它是不是也是一个大梦幻?就这样,一路行走中,我渐渐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进了一本书,就叫做《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我在这里得到最大的教育是什么呢——那就是,在世俗的生活当中,我们需要有超越世俗的看见,剔除掉一些幻觉,才有望找到存在的基础,以栖居于一个相对真实的世界。
宋儒张载的四句教
最近的这个话很火,是宋儒张载的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诸位要理解儒家,首先必须了解的是,儒家有一颗大心灵,而人要破除虚无主义,他必须建立起精神独有的自家立场,一颗大心灵就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其中最关键的不是后三句,而是第一句,后三句得有一些外在的条件,得有资格,有身份,还有很多的世界综合性因缘才是可以的。
但是,第一句话,人人皆可为之,叫为天地立心。这是你跟自然天地、跟自我的生命在对话,旁人谁管得了?这是你与你自己的事情,但是,这个立心不是真为天地立心,更不是为别人立心,它意味着一个觉醒的人,要是在天地面前立起自我的心,是一个大心灵。
所以,我把它理解为,“我为天地立吾心”。这个心,是追求卓越的心,追求自我、成为自我的心。如果它没立起来,后面的所谓“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云云,都是虚妄的,都是零,就算实现了,也是零,0+0,加起来还是0?数学里的0与1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哲学,0+0,0+0,还是0?但是,有个1在前面,再加上无数个0,那都是在增大你的价值世界。
多年以前,我在国外偶遇一本书,这个书的题目很长很长,它是一个祈祷词,大意是说:神啊,我已经有了那么多的zero、zero、zero,请送给我一个one吧。你在数字1后面叠加很多个0,数字就会持续增长。但若是没有了1,0的叠加就失去了任何的价值。我今天大意就是围绕这个1展开的,它就跟我们立不立心,以及立起哪样一颗心大有关系。
刚才讲到庞董(联商网董事长庞小伟)讲到于东来老师(胖东来创始人),他的照片我们也都看到了,看上去是很平凡的,但是,心的奇妙之处是,它可大可小,别人的内心我们是看不见的,那是他自家的事情,但一旦假以时日,人们就会知道,像于东来这样的人,是极稀有的,不亚于古代的圣贤。
一个人物
在此,我也准备向大家介绍一个伟人,在座的朋友很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他就是印度的哲学家斯瓦米•辨喜,他的代表作是《行动瑜伽》。
他是特斯拉的心灵导师,他让东西方的两个大亨洛克菲勒与塔塔成为人类有计划的社会公益慈善家,洛克菲勒的第一次捐巨款,据说就是基于他的点化,因为他了解世界的法则。
下面这是临安《钱氏家训》,钱氏大族的家训,你会发现与辨喜的思想完全一致,叫做: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因为儿子、孙子未必就有父亲、爷爷那般的致富才能,所以财富会很难传得下去。但是,一旦整个社会因为他家的财富变成了更大公众福利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希望他家有钱,这个家族的声望与财富就一起得以传递下去,目前这两个强大的家族都超过七代了。这种传家叫做什么呢?这就叫做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这个人的思想很复杂,但他的主要思想来自于印度的一部书,叫做《薄伽梵歌》,我后面就用这里面的一些思想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想把他的思想浓缩为“两个波罗蜜、三重觉醒、四种品质、五个目标”。
两个波罗蜜
波罗蜜是什么?它原是佛教的词,念做Pāramitā,梵语意为“到彼岸”,汉语译为“度”。我们在生活当中解决问题,把困境转变为顺境,把苦难转为喜乐,将险峰踏作通途,自此岸的苦到达彼岸的乐,都可以叫做波罗蜜。
我现在讲两个波罗蜜,一个叫知识波罗蜜,一个叫行动波罗蜜。《行动瑜伽》里面提出,人遇到问题,最好的解决路径就是两种:一种是自我的知识,一种是无私的行动,一个叫做知识波罗蜜,一个叫做行动波罗蜜。
荷兰有一个哲学家叫斯宾诺莎,他是一个智者。他说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真问题,原本就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所以,他给了人们12字箴言,叫做“不要哭、不要笑、不要恨、要理解”。理解就是一切看清楚了,原来的痛苦只是不明真相而已,是自己心灵缺乏知识而虚构出来的。
这个世界生活着两种人:一种人沉迷于自己的昏昏欲睡;一种人沉迷于自己的不懈劳作。其实,这两种人都还生活在监狱里面。而人们应该从中觉醒,让看似偶然的发生,变成正确无误的存在,于是,你得有一种知识和行动。知识波罗蜜能给我们带来三重觉醒,行动波罗蜜则能为我们培养出四重心灵品质。
三重觉醒
在生活中,很多问题根本不是真问题,都是你想出来的,但世界上大多数人是没有经过反省的。要在世俗的价值维度里面有一种超越性的看见。超越性的看见来自哪里呢?就来自知识波罗蜜,——用知识来度过人世的困厄。
第一重觉醒,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的,昨天晚上睡觉,今天醒过来;今天醒过来,晚上又去睡觉,这叫第一重觉醒。睡梦中的你是真实的你,还是醒过来的你是真实的你?应该说两者都是真实的你。但是,这只有1/4觉醒,还不够全部的真实。
第二重觉醒,是从生和死中觉醒过来。在印度的轮回学说里,人不属于生命,也不属于死亡,人是看见生命,也看见死亡,你却不属于它们,这就叫做灵魂。但这只是个体的灵魂,所以,你一定还会有轮回,有苦难,这只能叫做1/2觉醒,也未能全部真实。
第三重觉醒,则是最高的觉醒,可以这样理解,叫做:宇宙毁灭了,你还在;宇宙诞生时,你也在,是你目击了宇宙的劫初劫灭。
后面的两者觉醒都不是人世的直接经验,而是一种“要理解”的智慧,在自己的心灵里面来理解人世间与超人世间的发生,然后,当你再进入到人世间时,他的内心有了一种别人不具备的安定,他可以看清楚事物的本源会是什么。这样的人,已经知道了黄金与泥团。比如,你看到泥团,你就知道一切砖瓦,一切陶瓷,一切房子与墙壁都跟它是同一个性质的。当泥团变成一座座大楼的时候,他不会迷失其中。当黄金变成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甚至金镣铐的时候,他既看见黄金,也看见一切的金制品。换言之,觉醒以后进入世俗的世界,他有一个原初的心,这就叫做觉醒。这是印度的哲学告诉我们的一个实谛。
四种品质
觉醒的目的是干嘛?是要进入到世界当中行动,而行动就非常需要我们具备行动的品质。一共具有四重品质,那么,什么是行动的四重品质?
第一、学会逐渐趋于无私与不执,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执着于结果的好坏,而是一心一力做事,这是一种很高的智慧,所以也很有难度。
第二、赋予行动一个意义。记得,任何行动的意义都不能由社会给你增入、由世界给你,必须由你自己来赋予,这叫确立了主体性。主体有了,扫地都是神圣的,都能够扫出一个阿罗汉,何况做其他的事业。
第三、具备全然的专注力,不要担心得到或得不到。学会生活的意义得以自己为主体赋予,然后会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越无私,你就会越能够专注,越不执于结果,越能够全然在场。所以,你就越会有一种专注力,不会患得患失。
第四、这时候,你的内心会有一条美妙的河流开始流动起来,这个河流,在心理学里面叫做心流,在宗教学里面,叫做法喜,在灵性世界里面,也叫做狂喜、出神,等等。这也是第四重品质,有一条喜悦的河流穿过你的心扉,一种喜乐就这样被你创造了出来,记得,它不直接属于这个世界,而应当归于你的创造。
只是学会行动还不够,要学会行动瑜伽。换句话来讲,有一套行动的哲学,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行动瑜伽》的序言里面有段很好的话:
令人惊愕的是,虽然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们从事着无数种类的行动,但绝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行动的意义和目的,不知道行动瑜伽。若是光行动而没有行动的哲学,这就是人世间的无论成败都痛苦迷茫的基本原因。有了这一条,你就会真正明白,基因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是创造的脚本,而非命运的蓝图。
什么是行动瑜伽?行动瑜伽是一切伟人成就常人难以成就之事的秘密心法。
“就字面意思而言,即是通过世俗的行动,获得与世界最高神性的联结,努力让无私的行为,成为你在世的真实道路。若能如此,你就可以过上一种既是灵性的生活,同时又在这个世界上行动时保持了全然鲜活的力量。切记,当你日常的活动,不再是基于对一种回报、对一种奖赏的渴望而行动之时,你就会更容易保持了头脑的清醒与稳定,并将它指向了最高的灵魂层次。做你的世俗事情,你的心却专注于神性的融入,而不是事情的结果之好坏。再无得失成败带给你人世的忧患,你的潜力也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结果反而会是最好的。”
这是行动,一切伟人得以成就的最高秘密,而且破除了人间的虚无,不是0和0的叠加,而是有了1,有了1再叠加,所有的价值都在增大。做企业何尝不是这样。按照辨喜对《薄伽梵歌》的解读,我们的人世行动哲学需要这么几条:
第一,要尽职尽责。每个人都有身份,有社会角色和担当,一定要学会尽职尽责。人不能互相替代,老板不能替员工履行员工的职责,员工不能替老板来履行老板的职责,父亲不能代替儿子履行他的职责,孩子也不能为父亲承担人生的责任。这叫正法应尽。
第二,尽心尽责是你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而不是求回报,所以不能执着于结果。这叫做结果不执。
第三,怎么才能不执着呢?动机越纯粹,越不执着于外物,叫做反求诸己。什么叫做纯粹?无私就趋于纯粹,大我就趋于纯粹。于是你就再不会患得患失。不能因为结果好才去做,结果好才去做就是一种功利主义者。结果好不好?你是不知道的,结果的好和不好必然会跟你的行为有关系。越是纯粹,行动的品质就越高。
第四,人生是要行动的,世俗世界属于行动者,而不属于冥想者,所以在世俗世界中,那就要学会雄健有为。在人世间要建立你意义的王国。
知识波罗蜜的意义,是要从三重知识的觉醒中进入这个世俗的世界,既看见泥团,也看见瓦片,既看见瓦片,也看见泥团。既看见世俗的世界,还要看见超世俗的世界。有了超世俗世界的理解,还要回归于世俗的世界。
行动波罗蜜的意思是在物质世界拼搏当中,要建立一套具有精神意义的世界观念。在世俗世界的奋斗当中,需要创造一套超世俗、超功利的行动哲学。就像儒家董仲舒有一句话叫做“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五个目标
有了行动,人生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人生的五个目标是为了破除虚无主义的围困,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人生问题。
第一、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在世界上充分展开活动,做有益于人类的事业,而不是为了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第二、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在世界上履行世俗职责,遵循我们的正法,逐步达成我们自己神性的圆满。
第三、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在世界上追寻一条独有的道路,成为成千上万真正了解自我神性的人中的一员。
第四、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在无常的世界中,点燃永恒觉醒的火焰,让每一刻的行动,都成为神圣意志的照亮与彰显。
第五、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在世界上最终达成所有精神追求的顶峰,真正融入至高无上的宇宙灵魂,再也不重返到我们的世俗困境之中。
儒家的全部意义正是在世俗当中缔造的,它不像佛家,不像道家,也不像基督教,它是世俗中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然后在人世间做一件件有困扰的、有瑕疵的世俗之事,而且,一生都在无穷尽的世俗中奋斗着。我们再回到张载那里,张载是宋儒,所以他会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想法。这也可以视为现代人破除虚无主义的四重清凉剂,第一重是破除无意义。第二重是破除没价值。第三重为往圣继绝学,破除的是无传承。第四重为破除的是没未来。关键在于第一条,我为天地立吾心。因为这是自我跟自我对话的结果,别人干涉不了,我们无法为他人立心,但为自己立心,谁都干涉不了。看您立的是小心还是大心?儒家是有人类的大心灵的。有这种心量,才能够超拔于人世间,再返回到人世间时,就不再会被困扰。
要知道,真正的儒家是行动儒,而不是文字儒,它不是看你读了多少儒家的典籍而定,而是看你究竟有没有一种大心灵、人类心灵式的行动。儒家都是行动家,如果不是行动的儒家,而一心在熟悉儒学的典籍,那只是一种书呆子而已。
乔布斯的苹果禅:慎终如始,初心不忘
再回到我们的题目中,我们都熟知乔布斯的苹果禅。乔布斯的人生阅历里面大体是这样的:1955年出生、经历辍学,1972年接触到禅宗,1974年他漫游到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山中待了七个月。他在这次拜访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人世的生活是可以悟道的,人世的世俗生活是可以见道、证道、成道的有效路径,如果道真的是普遍存在的话。同时,他也一直得到禅学的启发,这是乔布斯心灵品质的来源。经过禅宗与梵学的训练,他知道了行动瑜伽,在人类的日常行为当中,譬如,在创造一个产品当中,在画画中、在劳作中,人的灵性是可以上扬的,但是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行动、专注、富有饱满的意义感,指向极简、指向初心,绝不追求有一个所谓的终点叫做“完美”,是的,他不追求这个东西。然而,要一力去叩问圆满,这个圆满闪耀在他的内心,这个叫做初心。
我记得他是在2005年于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了“Stay hungry,stay foolish”,当时他已经患癌,所以这相当于他的遗嘱。我们可以翻译为“慎终如始,初心不忘”。《道德经》有一句话,叫“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你走到中间,走到终点,还仍然能够像起步一样地去对待,去行走,这样的人他是不会失败的。如果你走着走着,觉得自己成功一半了或者已经成功了,这样的人一定会品尝失败。所以“Stay hungry,stay foolish”用东方的话重新翻译一遍,就叫做“慎终如始,初心不忘”。
所以他创立了“Apple”,并将企业做到这么大,不被别人打败,正是因为他每年都自己打败去年的自己,这就是苹果每年推出新款的基本理念。
结语
乔布斯与宋儒张载一样,也是做到了“我为天地立吾心”,而不是虚妄地为别人或他者立心。当人果然立起这样一份心之后,他才有资格“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一个人在建构他的大心灵时,他就是在为天地立心,这是同一颗心,后面的这些事情的发生才是尾随而来,才是可能的。
所以,“慎终如始,初心不忘”,如果往深处讲,它是一切伟人的序篇,是一切人生登高的最切实的路径。因为这是“我为天地立吾心”,已经立起了一颗大心灵,儒家都是心学,借此一心而行动,无怨无悔,无私无执,正是行动瑜伽的精髓。所以,一句话,乔布斯的苹果禅,这种“慎终如始,初心不忘”的精神,恰好印证了中国儒家心学的指示,也因为他已经立起了正法心,无执心,纯粹心,有为心,这正好是行动瑜伽的四重品质,里面还有三重觉醒许诺给了这样的大心灵。这样的话,0和1之间就建立了主体性的1,0就可以不断地增加。因为,当泥团变成一座座大楼的时候,他知道泥团,也知道大楼。那是无妨碍的自由的心,进入到了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的共舞当中。
好,以上这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我自己从印度的喜马拉雅山的山中走出来的一点分享。谢谢。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