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豫佰佳运营总经理丁亚勇:我们不追求规模,更重视品质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作者/韩志鹏
零售业的“变”是常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做好质价比、打磨运营与服务细节的品牌,终将获得消费者青睐。
硬折扣赛道近来商战升温:盒马NB升级为超盒算NB(邻里商业),奥乐齐(ALDI)再度宣布降价,降幅高达30%,美团旗下硬折扣超市“快乐猴”则明确将上海定为下一重点拓展市场,加速布局核心城市。
实际上,硬折扣并非新鲜概念,这是一种通过供应链流程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来实现“品质上乘、价格合理”的模式,而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硬折扣业态,或将带动新一轮的零售业变革。
当然,硬折扣业态所坚持的商品及运营理念,也是很多区域商超坚持做的事,比如河南的商超“黑马”——华豫佰佳超市。
2008年,华豫佰佳从郑州一家四五百平米的社区店起步,早期采取“稳扎稳打”的拓店策略,一度保持“每年仅开一家店”的节奏;直到2024年起,华豫佰佳开始加速扩张,不仅门店数量稳步增长,更首次迈出郑州、向河南区域市场渗透;今年7月17日,华豫佰佳还开出了首家IP形象旗舰店——公园茂店,首日客流便超过1.71万人次。
图:华豫佰佳郑州公园茂店开业当天
过去,零售行业的焦点多集中于市场规模扩张与业态竞合,但随着消费分层逐渐深入、中产家庭消费力渐趋稳固,零售行业也开始更加回归本质,
聚焦品质把控、运营效率与服务体验等核心环节。
华豫佰佳也是如此。“我们不求快速扩张,不盲目追求规模与门店数量,更重视产品品质的管控。”华豫佰佳运营总经理丁亚勇在接受「零售商业财经」专访时,明确传递了品牌的核心定位。
谈及当下的市场竞争,丁亚勇的观点更为务实:竞争本就是行业常态,无需过度焦虑。当下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终究要回归到产品品质与性价比上,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这两件事做扎实。
在整场采访中,“品质”是丁亚勇反复提及的关键词,这一理念并非停留于口号,而是贯穿于华豫佰佳的商品选品、日常运营及仓储物流等全链路环节。此外,我们还就华豫佰佳自营新品的开发细节,以及如何应对山姆、胖东来即将进驻郑州所带来的市场竞争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守住品质底线
信任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走访发现,华豫佰佳店内不少标语都在鲜明地传递“品牌”理念,比如:打造幸福邻里中心、让购物成为享受;为了让顾客更放心,从源头严格甄选,把控每个环节。
标语、横幅传达了抽象的企业文化和品牌理念,但如何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消费者“肉眼可见”的放心与信任,华豫佰佳所坚持的一条主线是:严控商品品质、提升商品质价比。
图:华豫佰佳郑州高新万达店内部分标语
在商品品质管控的链条中,采购是“第一站”。华豫佰佳运营总经理丁亚勇直言:“我们会从产品源头入手,直接对接源头供应商,一方面严格把控原料品质,另一方面通过直采议价争取价格空间,最终将这部分空间让利给消费者。”确定合作后,品牌还会深度参与生产流程优化,从制作工艺、设备投入到配送、销售环节,全方位提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高质低价”打下基础。
生鲜品类是这一策略的典型体现。
丁亚勇透露,目前店内基地直采的生鲜果蔬占比约为60%-70%,覆盖西红柿、西葫芦、菌类等品类,“未来,我们还会采取定向种植,去产地跟当地农户、种植基地进行深度合作,让农户按照我们的标准要求进行种植。”
图:华豫佰佳店内生鲜区
丁亚勇还特别提到华豫佰佳的中央厨房。我们实探发现,这座2024年4月投产、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员工约200人的中央厨房,诸多细节都贯穿着华豫佰佳对“品质”的高要求。
比如,中央厨房内和部分门店有专门的微生物检测间,每天都会抽检部分产品的相关指标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相关品类的原材料供应商都是大品牌,例如猪肉供应商是双汇、鸡肉供应商是上市公司禾丰股份,烘焙所用的黄油也是进口品牌。
图:华豫佰佳中央厨房的检测室
有数据显示,华豫佰佳的中央厨房目前配有50余条自动化生产线,但目前产量接近饱和,“比如面点每天产量达到了1万斤;肉类熟食每天产量也有8吨左右。”华豫佰佳中央厨房的负责人郭晓强如是说。
据「零售商业财经」了解,目前华豫佰佳已经有扩建中央厨房的计划。
高品质并不意味着高定价。华豫佰佳在中央厨房产品定价上坚持“成本透明化”,丁亚勇强调:“中央厨房产品到店不加价,出厂价仅覆盖原料成本,人工、场租等费用不纳入定价。”这一策略直接让利消费者,让“高品质不代表高定价”从口号变为现实。
“我们首要确保品质,其次追求质价比。”丁亚勇总结道。
品质管控的最后一环,落在了门店运营的细节中。对华豫佰佳而言,“新鲜”是食品类商品的生命线,为此品牌建立了严格的“日清制度”,覆盖熟食、面点、烘焙等日配商品。
“我们要求门店严格执行日清,日清的品类会从晚上七八点开始打折卖,卖不掉的晚上必须报损,一旦发现员工未报损并继续售卖,直接开除。这是我们的红线制度。”丁亚勇说。
但他也坦言,日清刚开始很难,折损会比较多;但他也表示,这是一个过程,“如果老百姓每天都能在你的店里买到新鲜的食品,久而久之他会更信任你……消费者下班后愿意到你店里买份熟食、宵夜,这说明顾客信任你的产品,相信华豫佰佳的产品都是经过严选的。”
图:华豫佰佳店内的半开放餐饮美食区
不仅如此,未来华豫佰佳还将建立原材料进货台账,验证食品厂家的资质与渠道是否符合食安要求,确保源头品控。“这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任务之一。”丁亚勇告诉「零售商业财经」。
从采购端的源头直采,到生产端的中央厨房品控,再到门店端的日清红线,华豫佰佳用全链路的具体行动,将“打造幸福邻里中心”“让顾客放心”的抽象理念,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新鲜商品、亲民价格与安全保障。正如丁亚勇所言:“品质安全是底线,没有品质就没有未来——这是老百姓认可我们、信任我们的根本。”
深耕自营商品
以消费者认可作为最终目标
当下,开发自营商品已成为新商超与精品超市的共识,华豫佰佳亦紧跟这一趋势,且在自营商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始终贯穿对品质的高要求,形成了从分类规划到落地迭代的完整逻辑,同时还在烘焙、茶叶等领域探索新业态。
“首先,我们会给自营商品做一个分类,包括季节时令性的商品,比如精酿啤酒、鲜榨果汁会作为夏天的一个趋势商品;还有民生刚需的米面粮油、调味品,再有家庭日化清洁的洗衣液、抽纸等。”丁亚勇表示。
在根据商品大类分别确定立项团队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工厂,尤其是要验证工厂的生产资质是否健全、生产能力和现场生产环境是否过关。在这个环节,华豫佰佳自营品牌开发部和食安品控部的同事都会直接到工厂去验厂,“只有在验厂合格后,团队才会要求工厂按照我们的配料配比数据去生产商品。”丁亚勇表示。
在确定一轮生产后,华豫佰佳还会在内部盲测,包括跟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去对比,根据盲测结果再调整原料配比,直到内部成员都满意,再根据门店需求排产;如果一款自营新品在上架后顾客不认可,华豫佰佳还会不断汰换,再开发新的品类。
总结下来,从立项、验厂、生产调配,最后排产到门店,华豫佰佳开发、生产、上架自营商品的周期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月。
图:华豫佰佳的自营商品区
当然,丁亚勇说“也有例外”,比如白酒产品的开发周期会更长。
“我们自营商品部门的同事去四川、贵州看酒厂,这个时间可能就会长达三四个月。”丁亚勇说,周期变长是因为华豫佰佳对酒体的要求比较高,尤其要仔细验证酒厂是否符合品控要求。
丁亚勇还给「零售商业财经」做了个“剧透”,现在华豫佰佳已经确定了一款自营白酒的酒体和外观,预计中秋节前就会上市。
除白酒之外,华豫佰佳接下来还会推出自营的常温奶和低温鲜奶;此外,华豫佰佳也在开发餐包、欧包这类保质期三天的烘焙西点,并且还会培训烘焙师在店内现场制作这类短保烘焙,强化“新鲜”属性。
图:华豫佰佳的烘焙区
整体而言,华豫佰佳自营商品在店内的销售占比约10%;烘焙的销售占比也在10%左右。
对于烘焙品类,丁亚勇也坦诚说,“很多面积较小的门店暂未布局烘焙,但未来新开的门店,烘焙与熟食会作为重点开发的主力品类”,可见品牌对烘焙赛道的长期看好。
当然,不仅是烘焙,华豫佰佳还在发力一个新品类、或者说是新业态——全自营茶叶超市,目前仅在公园茂店有开设,在9月还会进驻焕新升级的三全路店。
全自营,这是华豫佰佳茶叶超市主打的理念;对此,丁亚勇解释说,华豫佰佳有专职的茶叶买手,跑遍了全国有名的茶园和产地,“现在最少和几十个知名茶叶产地建立了深度合作。”
图:华豫佰佳的全自营茶叶超市
在定价上,华豫佰佳茶叶超市依然坚持性价比,主打不促销、不降价,价格一直是恒定的(除非产地价格有浮动),“因为我们的茶叶定价和郑州市场的同类茶叶,尤其是和一些茶城和茶叶批发市场对比,肯定是最低的。”丁亚勇说。
值得注意的是,布局自营茶叶(超市或专柜)并非华豫佰佳个例,胖东来、鲜风生活等区域商超头部企业均在跟进。这一现象背后,是区域商超将“品质把控+高性价比”的核心能力,延伸至茶叶这类“定价非标”的品类,其更大的野心在于通过自营模式,革新传统商品供应链,掌握更多上游话语权。
向优秀商超学习
但最终是做好自己
“我们是一家学习型企业,也是一家创新型企业。”丁亚勇向「零售商业财经」特别强调说。
对于向同行学习这件事,丁亚勇不避讳地说,整个超市行业里优秀的友商同行,华豫佰佳都会去学习,不仅是胖东来,山姆、Costco都是华豫佰佳的学习对象,“我们每个月都会花时间带团队去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前段我们还去了湖南、湖北,向雅斯这样的企业去请教。”
但学习并非“照搬照抄”,而是“取优补弱”的精准迭代。丁亚勇进一步解释:“我们会聚焦同行的细节优势,对照自身不足去调整优化,再将这些思考转化为创新思路,最终落实到品质把控与企业文化建设上。”而这一切动作的核心目标,是“让顾客始终觉得华豫佰佳有新鲜感”,通过持续优化,避免消费者审美疲劳,筑牢复购基础。
确实,在国内实体零售客流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零售业的竞争依然高度内卷,尤其郑州及河南当地的零售新业态更是层出不穷,除本地区域商超外,2026年还会有胖东来和山姆的业态落地,这就加剧了各业态之间对客流的“争夺”。
但华豫佰佳对此却显得从容,丁亚勇的判断十分清醒:“即使没有胖东来、山姆,市场竞争本就客观存在;而且郑州市场足够大,不会所有消费者都集中到一两家品牌。”
面对潜在竞争,华豫佰佳的策略始终是“做好自己”:不跟风扩张,不盲目对标,而是聚焦门店周边1-3公里的社区客群,以“优质商品+合理定价”为核心抓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好周边老百姓,让他们认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其他都是次要的。”丁亚勇的表述,道破了品牌的竞争逻辑——以“社区信任”抵御外部冲击。
从数据来看,华豫佰佳已经成为一家有足够多消费者认可的区域商超头部品牌。
截至目前,华豫佰佳在河南的门店数累计达到23家,其中销售排名靠前的门店年营收约1亿-2亿元,尤其拔尖的门店年营收接近2亿元,“3000平米以上的大店年营收基本都是上亿元,我们还有一些500-1000平米的小店,这些店年营收大约5000万-6000万元。”
图:华豫佰佳郑州公园茂店开业当天
「零售商业财经」了解到,华豫佰佳今年的整体营收预估能超过20亿元。
接下来,除了线下业务外,华豫佰佳的发展重点之一便是线上业务,尤其是当下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行业如火如荼的即时零售。
华豫佰佳的线上业务起步比较晚,目前主要分为到店线上直播和到家即时零售业务,线上业务整体的销售占比仅有7%-8%,而到家主要是和第三方的外卖平台合作,“目前开通线上业务的有十几家门店,有一些小店还没有开通。”丁亚勇说。
图:华豫佰佳的线上到家业务
在成本投入方面,丁亚勇表示,目前华豫佰佳在第三方平台主要靠自然流量,除平台扣点外的优惠券投入也比较少,目前只有店内人员的成本,因为整体还是处于业务打磨的阶段。
此外,华豫佰佳还在不断完善人员梯队和业务基础,未来还将建设门店仓,并且现在已经开发了自营微信小程序系统,接下来会在小程序上完善我们的商品库,预计很快能面向消费者全面开放。
“线上的销售占比也在逐步提升,明年可能整体规模会更大一些。”丁亚勇说。
稳步布局线上业务、不断夯实消费者信任,华豫佰佳坚持品质理念并一路长跑,不盲目扩张、不跟风新业态,做好商品、运营和服务等零售本质的细节。在丁亚勇看来:“扩张前必做市场调研与梯队建设,确保品质稳定,才会考虑开店。”
虽然当下零售业依然风云变幻,但零售业已经从规模扩张和业态创新的竞争维度,进化到更接近零售本质的深水区,竞争的烈度和速率变慢了,各零售业态也从一味追逐进店客流和销售额的短期规模,变为更重视复购率、持续性和消费者的信任度。
零售业不变的规律就是持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做好质价比、做好运营和服务细节的门店总会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也代表着零售业变革的一种新趋势,而华豫佰佳和一众优秀的区域商超,正是站在这股趋势的前沿。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