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潮和外卖大战挤压下,小餐饮人如何突围?
出品/职业餐饮网
撰文/张铎
傍晚的街角,一家饭店的玻璃门紧锁,门口的“转让”告示边缘卷起。褪色的菜单还贴在墙上,几张塑料凳堆在一起,落了灰。
几年前,这里是街坊聚会的据点:炭火翻腾的香气、碰杯的声响、老板与熟客的寒暄,共同撑起人们口中的“烟火气”。而今,这样的小馆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场。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依然此起彼伏,抖音却选择押注另一端:堂食,尤其是那些仍在守护城市味道与人情温度的小店。
烟火气正加速消退
不被看见的小店
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61万家餐饮门店关停,平均每分钟就有6家熄火,每天约8800位餐饮老板告别赛场。这场行业巨震,仍在持续。
连锁餐饮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凭借标准化配方、统一操作流程和整齐划一的门店形象,它们得以形成规模化优势,拥有更强的议价权和掌控力。
相比之下,夫妻店和社区小馆始终处于弱势,往往只有几张桌子,老板既是厨师又是采购,家人帮工维系日常运营,现金流极其薄弱,成为最先退场的群体。
在营销上,这种差距更为显著。连锁品牌通常拥有专门的市场团队和成熟的数字化工具,可以获得更多曝光与流量支持,并在平台大战中争取到有利的补贴政策,大多数夫妻店仍依赖口碑维系老客,没有人手、经验和财力投入营销中。
小店有味道,却不被看见;有人情味,却难以突破圈层。结果是,在餐饮业的马太效应下,这些小店正在被迅速边缘化,随之流失的,还有城市的烟火气。
抖音推专项扶持计划
集中资源押注街头小馆
正是基于小店“有味道却不被看见”的困境,近日,抖音生活服务推出“烟火小店扶持计划”,把资源直接投向人均百元以内的非连锁小店,帮助他们走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被动局面。
1、被看到:亿级曝光,免费向餐饮小店开放
抖音拿出了活动专属入口、同城频道等亿级曝光的资源位,给烟火小店。
对餐饮老板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过去,连锁品牌更容易获得曝光:他们能付得起广告预算,能雇得起市场团队。小店即便菜做得再好,也只能靠口碑和老客维系,始终难以走出街角。
现在,不需要额外掏钱去买广告,也不必掌握复杂的线上玩法,抖音把“流量门票”直接塞小店手里,只要被纳入计划,哪怕是一家只有四五张桌子的社区小馆,也能获得同样、甚至是更高的曝光机会。有些小店还有机会得到明星探店助力,快速破圈。
2、被选择:达人探店,好故事带来精准客流
曝光只是起点。许多餐饮老板手握好产品、好故事,却缺乏讲述的自信与方法。
这一次,抖音投入1500万DOU+和高额现金资源,单个商家最高可获得价值4000元的探店资源包,相当于免费邀请20位高等级达人现场体验。达人不会替你编故事,而是用他们的镜头和语言,真诚呈现你店里的日常与味道。
更重要的是,达人背后链接着真实的消费人群:有人追着达人去吃烧烤,也有人跟着打卡火锅、米粉米线。对餐饮老板而言,视频上线后带来的不仅是播放、点赞和评论,更是实实在在的推门而入——顾客会带着胃口,直接坐到你的餐桌前。
3、被认可:烟火榜,长期价值与品牌资产
连锁品牌凭借标准化装修和广告投放,能快速建立顾客心中的安全感;而很多夫妻小店即便菜品出色,也常因缺少品牌感,让路人望而犹豫。
“烟火小店扶持计划”推出的“烟火榜”,正是为此而来。它不只是一个线上热度榜,更是抖音与民间寻味人共同为小店打造的公共认证——明确告诉消费者:这家店经过筛选,值得一试。与商家“自说自话”的广告不同,榜单是“别人替你说好”,在陌生顾客面前更具说服力。
更重要的是,烟火榜的价值不止于短期曝光,它更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流量入口。短视频的热度或许只有几天,但榜单持续存在一年甚至更久,不断被消费者在搜索和点餐时参考。对小店而言,这意味着稳定的新客来源,而非昙花一现的流量高峰。
同时,上榜也是小店品牌化的关键一步。哪怕只是一家街角面馆,一旦入选,就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被认证”的认知,从而从无名走向有名。这种品牌资产,比单次流量更加持久。
对餐饮老板来说,烟火榜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项长期资产:它带来持续客流,帮助小店沉淀品牌、建立信任,将初次尝试转化为长期的客源关系。
餐饮小店的经营新杠杆
“烟火小店扶持计划”并不是一次临时的灵感,而是抖音延续已久的思路。
抖音生活服务的目标是激发线下生意,促进线下消费,中小商家一直是其关注的重点。去年以来,平台陆续发起“繁星计划”、“萤光计划”、“火种计划”等系列活动,通过资源补贴、佣金减免、免费培训等差异化政策,帮助商家提升经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增长。
“繁星”“荧光”“火种”,这些听起来浪漫的名字,是抖音近几年为餐饮人搭建的桥梁。把街角的烟火搬进屏幕,再让它反向流回餐桌。一个个小店因此在消费者的地图上被点亮,重新进入日常的生活坐标。
这一逻辑在过去一年里得到了进一步验证。2024年超过320万中小商家选择与抖音生活服务合作,平台中小商家订单量同比增长69%,销售额同比增长58%。其中,年销售额超过百万的中小商家达到2.9万家,同比增长67%。
这些宏观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小商家在抖音成长的真实故事。
在杭州,一条明星探店视频让小狗面馆瞬间爆红。2024年国庆前夕,歌手潘玮柏在抖音镜头里点了一碗加满腰花和大排的“全家福拌川”,视频上线当晚就收获34.6万点赞。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打卡“明星同款”的照片。
面馆老板回忆,当天下午视频刚发布,晚上店里就被挤爆,客人一拨接一拨,几乎都是奔着这碗“全家福拌川”来的。一条明星的探店视频,就这样意外引爆了街头小店的生意。从线上内容到线下客流的转化几乎是即时完成。
在云南,“唯妮认真打酱油”烧烤店老板李珩,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接受了抖音直播培训,自此进入直播领域,把门店里炭火、食材、顾客与骑手的日常搬进镜头。让原本只属于街边的烟火气,延伸到无数观众的手机屏幕。
对李珩来说,直播更像是交朋友,他每天坚持一小时,单场观看量很快突破10万,抖音团购的核销额单月超过10万元,随着订单量的增加,李珩拓展规模,顺利地实现了传统餐饮的数字化转型,现在,他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在黑龙江鸡西,“铭记小盘菜”的老板娘唐心走出了一条典型的逆袭之路。几年前,她和丈夫在半地下室开了一家不足百平的小饭馆,一次偶然的尝试,她将店里的日常拍成短视频上传,虽然只有300次浏览,却让她意识到这是300个潜在顾客。
此后,她坚持拍视频、上线团购、甚至亲自开播,每一条差评都当作改进的机会,把小盘菜卖出“人情味”。五年间,顾客群体从周边邻居扩展到年轻食客和外地游客,门店也从一家拓展至三家。
借助抖音的内容和工具,无数商家把原本局限在街巷的烟火气,转化为更大范围的商业价值。
无论是明星探店带来的即时爆红,还是直播和团购形成的稳定增量,本质上都是通过内容重塑餐饮的连接方式。让一个个小店,都能在数字化浪潮中找到新的生意杠杆。
职业餐饮网小结:
对小餐饮人而言,“烟火小店扶持计划”是一种真正能触及的机会:他们无需与连锁品牌在规模上硬碰硬,而是可以依靠平台提供的免费曝光、达人探店、榜单背书,让自己的味道与故事被更多人看见,迎来新的客流与口碑增长。
扶持小店,就是扶持餐饮的多样性与城市的温度。这些带着地域印记、承载社区情感的夫妻店和街头小馆,才是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归属感的载体。
在抖音,本地生活从来不仅是生意,更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故事。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