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 开展联合购销业务
以废旧金属市场为依托 拓宽分购联销渠道
永康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乡”,具有厚实的五金文化传统,鲜明的五金产业地域经济特色。永康供销社从解放初期建社以来,就开始经营废旧物资特别是废旧金属回收,大力支援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在计划经济时代,各基层社每年都开展“废旧物品回收活动日”,突击上门收购。芝英、八字墙、古山、方岩等社还被评为省、地、县各级供销社废旧物资回收先进单位,其中方岩供销社还被评为1982年全国先进单位。
1992年,永康撤县设市,永康的五金工业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型的个体小作坊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产品的种类也从家用小五金、衡器、铜、铝粗加工,逐步向门类齐全的日用五金、建筑五金、装潢五金,以及电动工具、农用车、防盗门、汽摩配、电动滑板车、自行车、保温杯等大五金生产发展。一年一个热点,一个热点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循环往复,经久不衰,从而推动了永康经济的蓬勃发展。而这些传统和新兴的五金行业中,以废旧金属为原料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如目前全市前50名纳税大户中,就有22家是利废加工企业,占44%。全市利废加工企业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就有300多家,废旧金属年需求量在60万吨以上,金额在20亿元以上。
面对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我们永康供销社因势利导,一方面对废旧回收公司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一方面顺应市场的变化,改变等人上门投售的经营方式,采取分购联销,联购分销,自购自销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永康大五金产业结构调整,牢固确立了供销社废旧物资回收主渠道的地位。
一、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组织开展分购联销业务
巨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素以吃苦耐劳,头脑活络,以天下为家著称的永康人经营利废行业的积极性,他们四面出击,到各地采购废旧物资,为永康的五金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这个行业以社会化、分散经营为主,管理难度大;无证经营现象普遍,市场混乱,各行业插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各类经营户在经营中经常遇到的二个难题靠自身无法解决,一是废旧物资经营者身份不合法,遇上路检,往往被查扣,补税罚没,有时甚至是血本无归;二是利废加工企业,如果不从有经营资格的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购货,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此外,从国家和地方政府角度看,随着外来人员大量涌入,公共设施屡屡遭受破坏,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国家税收也因行业管理难度大而大量流失。
针对以上问题,为充分利用供销社废旧金属经营主渠道的优势,理顺管理和经营体系,我们一方面主动邀请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领导前往江苏吴县等地参观学习,取得他们对加强废金属行业管理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特种行业的整顿。与此同时,我社根据省供销社关于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要求,与有关企业反复研究,牵头组建了永康市废旧金属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建立后,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纳税,统一建帐。专业合作社的社员经营户外出采购,属受合作社的委派,身份合法,免除了许多麻烦;经营户在经营中有严格统一的收购、销售登记,进出仓、资金结算和财务核算制度,社员从采购到销售,纳税各个环节都处在制度的监管之下,减少了财税部门对经营户偷漏税监督检查的工作量;利废加工生产企业通过参加专业合作社,享受到了废旧物资利用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经营方式的变化,搞活了一个行业,国家、购销户和生产企业三方受益,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公安部门深感头痛的公共设施被盗的发案率大大降低。2000年,公司的销售总额达4.46亿元,实物量10.1万吨,上缴税收2325万元,成为历史上上缴税收最高的一个年份。2002年,销售额又创历史新高,达10.82亿元,比上年猛增69.8%。
二、创建废旧金属材料市场,拓宽分购联销主渠道
2000年以后,废旧金属回收利用行业购销两旺,专业合作社社员增加到158户。但永康这样一个废旧金属年发生额数亿元,经营户上百家的大市场,还是一个有市无场,经营户只能利用分散的几个非专业性的小市场,甚至家庭庭院角落进行存贮、经营的格局。为彻底改变经营硬件设施与经营规模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状况,我们先后组织人员到江苏、河北、广东、吉林、山东等地考察,综合各地的成功经验,下决心在永康建设专业化的废旧金属材料市场,在多次向市政府汇报后,取得了重视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强市场的实力和合力,理顺有关关系,减少扯皮,我们还主动与市内另一家有经营资格的国有企业市物资再生利用公司提出合作意向。经过努力,永康市废旧金属材料市场项目被列为永康市2001年十大重点建设工程,再经一年多的征地、政策处理和建设,一个占地122亩,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峻工,并于去年12月投入营业。
永康市废旧金属材料市场,建在本市永东公路芝英路口,市场周围村庄的利废加工企业和购销户分布密集,交通便利。一期工程有交易门店350多间,并建有交易、仓储、加工多功能的综合服务设施。经过报名与招投标,营业房现已顺利租出。到市场经营的购销户,必须与市场签订《经营责任书》和《聘用合同》,所有的经销采购经营人员,全部由市场(公司)委派。材料采购回永康后,全部购进业务都通过市场(公司)建帐,销售到利废加工企业,也必须通过市场(公司),从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都建立了统一的监督运行制度,从而形成了一条龙式的联购分销服务体系。
市场开业和新的经营模式的建立,为永康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创立了一个大平台。销售户反映,现在到外地采购、运输,再也用不着提心吊胆偷偷摸摸了,而是光明正大地持有经营资格的证件采购。市场反映行情,也不用担心商品积压了。收购渠道也更宽更通畅,货源更丰富。市场运行几个月内,来自广东、江西、湖南、新疆乃至来自边境口岸的进口货物源源不断地涌进了废旧金属材料市场,交易额大幅度增长。
三、完善三项服务,做好培育大市场的文章
通过组建废旧金属专业合作社、创建废旧金属专业市场,永康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已经顺利地跨出了两大步,接下来,要向更高层次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关键是要加强市场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的集散作用。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要完善信息服务功能。经营户分散作业,最大的困难是信息不灵,或者处理失当。例如从去年开始,永康市政府加大了小冶炼整治的力度,一大批家庭冶炼小作坊被取消、关闭。不少购销户认为永康的废旧有色金属行业将走入低谷,因而不敢采购,不敢存货。而实际情况是:关停的小冶炼只是堵住了低级粗加工一部分冶炼能力,而正常的利废加工企业所需的废旧金属,只是跳过了粗加工一道环节,在总的需求量上基本上还与上年持平。进入2003年,永康废旧金属价格恰恰一路上扬,观望的购销户眼睁睁地看着大胆存货的购销户赚钱。为此,我们要在加强信息服务上下功夫,投入人力、物力,加快完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尽快建立起一套搜集、整理、分析、发布信息的工作体系,帮助经营户掌握运用正确的信息,跑赢市场。
其次是完善行业管理制度。由于市场开业时间不长,在知名度等方面还有局限性,虽然已有来自广东等地的三家外来经营户,但辐射面不大,因此,要通过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尤其是实行统一进场经营办法,进一步提高市场对经营户的集聚能力,增强市场的集散作用。
第三是努力扩大经营项目,向门类更全、配套完整、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除现有的废铜、废铝、废钢铁外,增加锡、镍等其它废旧金属品种,并扩大半成品、成品、旧设备的经营项目。我们有信心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永康废旧金属市场打造成服务永康、面向浙江、辐射全国的一流专业废金属市场,为永康“五金之乡”的美誉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