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扫街”,阿里到店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张铁
近日,阿里巴巴26周年庆之际,高德地图正式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真实行为数据的"高德扫街榜"。据和讯新闻消息,这一榜单基于近一年4514万人的12亿次导航、225亿公里计算的数据,从用户多次反复前往的134万家店铺筛选而来,结合芝麻信用计算的真实评价生成。
同时,高德宣布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发放超10亿元补贴(含2亿元出行券、9.5亿元消费券),用于降低用户的到店成本,预计每日为线下服务业输送1000万客流。
上线首日,使用扫街榜的用户便突破4000万,瞬间成为国内最大的消费决策入口之一。
在阿里凭借淘宝闪购在即时零售领域取得初步战绩后,其战略目光已转向本地生活的另一核心板块——“到店”业务。出人意料的是,承担这一重任的并非淘宝,而是高德地图。
一、扫街榜“用脚投票”
地图上的每一个坐标,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消费入口。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核心痛点长期未能解决:虚假评价和刷分注水。商家深陷“不刷就没流量、刷了就不能停”的恶性循环,消费者则疲于辨别真假评价,消费决策成本高昂。
高德扫街榜的推出,直指这一行业痼疾。高德地图CEO郭宁在发布会上强调:“真实是榜单的核心生命力,扫街榜的核心目标就是真实反映用户的选择。”他郑重承诺“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
扫街榜的评分体系基于独特的“行为+信用”双维度模型。
行为维度整合了用户的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真实行为数据,尤其关注“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和“人群宽度”四大因子。信用维度则首次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对信用分600分以上用户的评价进行加权,并通过AI风控过滤99%的虚假评价。
这种“用脚投票”的机制,使得刷榜成本极高乃至失去可行性。正如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所言:“高分店铺可能是刷出来的,但到店行为不会骗人。”
二、阿里的本地生活梦
高德扫街榜的发布,是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重要落子,旨在构建“线上即时零售(闪购、饿了么)+线下到店”的双轮驱动格局,几乎覆盖用户消费的全链路。
阿里为何选择高德作为到店业务的承载平台?答案在于高德独特的优势:
庞大的用户基数:月活跃用户数突破8亿,仅次于微信和淘宝,超过抖音。
天然的场景契合:高德地图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用户在使用导航时本身就有强烈的“到目的地”需求。
成熟的产品心智:过去几年,高德的本地生活属性日益强化,首页中相当比例的位置已分配给美食团购、酒店、景点门票等本地生活入口。
阿里对高德的定位早已不仅是导航工具,更承载了其对本地生活的“希望”。高德不仅是到店业务最合适的“落脚点”,也是阿里大消费生态下,拓展线下消费场景,与阿里生态内其他业务协同的“最佳选择”。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扫街榜是阿里大消费平台战略的关键一环。今年6月,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合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8月,淘宝上线全新大会员体系;随后提出“衣食住行上淘宝,淘出精彩新生活”的新心智,强化用户对“全场景生活服务入口”的认知。
如果说以淘宝为核心的“即时零售作战军团”,帮阿里打通商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那么高德体系则旨在解决阿里“最后三公里”的短板,将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全面打通,形成高频带动低频、远近场电商结合的新生态。
三、扫街榜的漫漫长路
尽管前景可观,高德扫街榜面临的重重挑战也不容忽视。
用户习惯与心智壁垒:大众点评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深厚的用户心智和内容生态,用户习惯了看点评找餐厅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内容厚度的不足:作为一款月活超8亿的导航工具,高德追求的是“薄”和高效,用户希望快速到达目的地。但作为“吃喝玩乐”点评产品,需要足够的“厚度”支撑用户决策。高德有着丰富的出行数据,却天然缺乏UGC(User-Generated Content 即为“用户自主发布的内容”)内容和交易数据。
数据盲区的存在:并非所有线下消费行为都能用“数据”来定义。例如,熟客反复光顾餐厅可能不需要导航;开在商场、楼宇中的餐馆,导航数据难以体现用户具体去了哪家。一些服务社区熟客的品质小馆,在高德上可能几乎没有数据呈现,从而“永世进不了榜单”。
商业化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一些用户反馈,扫街榜上线后,高德地图首页似乎被饭店等生活服务类信息“占领”,让一些习惯单纯使用导航功能的用户感到无所适从。
如何在不影响核心导航体验的前提下发展生活服务业务,是高德必须面对的难题。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但AI技术可能成为高德破局的关键变量。
高德地图已全面完成AI化升级,最新数据显示,平台日均生活服务AI搜索达1.2亿次,日导航总里程超15亿公里。依托阿里云千问大模型,高德构建了"意图识别—场景理解—精准推荐—多轮交互"的全链路AI能力,深度融合用户出行轨迹、支付习惯、停留时长等多维数据,实现"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服务。
当用户询问"有什么推荐的餐厅",系统会即时生成包含评分、人均消费、必点菜、路线规划的完整方案,并可根据天气、交通状况智能调整推荐。这种"即问即答、即答即走"的体验,正潜移默化改变用户决策习惯。
AI不仅优化推荐,还承担内容生成与风控角色。通过分析海量用户行为,自动生成"食客画像"和"避坑指南",同时构建动态风控体系,精准识别刷单行为,维护榜单公信力。
这一AI升级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商家提供了精准营销工具,为快消品牌打造了从"种草"到"转化"的全链路解决方案,推动本地生活服务迈向"决策零摩擦"时代。
写在最后
上线首日4000万用户使用,社交媒体上“真实性的赞誉”与“影响导航体验的抱怨”交织,都印证了市场对高德扫街榜的关注与争议。
高德地图不再只是指引道路的工具,更希望成为生活方式的向导。阿里借此构建了“线上即时零售+线下到店”的双轮驱动格局,覆盖用户消费全链路。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的虚假评价和刷分注水的痛点,有望因“扫街榜”的推出而得到改善。它试图用“用脚投票”的真实行为数据,重塑行业评价体系,让用心经营但不擅长流量玩法的好店、小店被更多人看见。
高德这场“扫街”行动,能否为阿里“扫”出一张全新的“生态地图”,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序幕,已经拉开。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